全国服务热线:400-6226-992
全部分类
化玻

烧器类 量器类 皿管类 瓶斗类 标准口类 成套仪器类 特规类 温度计、浮计类

>
烧器类>
导管 复合肥定氮仪 茄型烧瓶 烧杯 烧瓶 蒸发瓶 蒸馏器
量器类>
量杯 量瓶 量筒 容量瓶
皿管类>
比色管 比色皿 标本管 表面皿 玻璃棒 玻璃管 玻璃进样器 采样管 测氟管 层析柱 衬管 抽气管 导管 滴定管 滴管 定硫管 冻干管 多孔玻板吸收管 多肽固相合成管 发酵管 分馏管 分馏头 分馏柱 盖玻片 干燥管 干燥塔 过滤管 核磁管 挥发油测定器 活塞 接管 接受管 接头 结晶皿 聚焦皿 康卫皿 扩散管 离心管 量器管 裂解管 毛细管 内插管 培养皿 配件 取样管 染色缸 染色烧管 融点测定管 石英半圆舟 石英方舟 石英管 试管 双排管 双球型三氧化铬氧化管 透视管 雾化管 吸管 吸收管 锡还原管 消化管 消解管 消煮管 氧化管 氧气量管 样品管 移液管 粘度管 蒸发皿 蒸馏管 蒸馏柱 锥形管 自动加液管
瓶斗类>
安培瓶 安全瓶 比色瓶 比重瓶 标本瓶 标准瓶 采样瓶 测醛瓶 层析缸 称量瓶 抽脂瓶 滴定瓶 滴瓶 顶空瓶 杜瓦瓶 放水瓶 坩埚 果酒瓶 缓冲球 鸡心瓶 集气瓶 接收瓶 进样瓶 酒精灯 菌种瓶 刻度浓缩瓶 离心管 离心瓶 龙头瓶 漏斗 滤瓶 梅酒瓶 密度瓶 培养瓶 培养摇瓶 配件 喷瓶 喷雾瓶 茄型瓶 青霉素瓶 球磨口瓶 取样瓶 溶解氧瓶 砂芯滤球 闪烁瓶 试剂瓶 水准瓶 吸收瓶 洗瓶 香精瓶 消解瓶 血清瓶 盐水瓶 厌氧瓶 样品瓶 真空瓶 蒸发瓶 种子瓶
标准口类>
玻璃塞 二口连接管 反应管 反应瓶 分馏头 分馏柱 干燥管 缓冲球 加压球 搅拌器套管 接管 接管塞 接受管 接头 冷凝管 配件 气体分析器 双口管 四通瓶 旋转瓶 油水分离器 蒸馏管 蒸馏头
成套仪器类>
比色法测砷器 测砷器 常量定氮仪 穿孔萃取仪 定量加液器 二氧化硫测定装置 二氧化碳测定仪 复合肥定氮仪 干燥器 钢铁定硫吸收器 古蔡氏测砷器 固体气体吸收器 挥发油测定器 回流吸收装置 减压计 开口反应器 流量计 硫化物吹气反应装置 罗氏泡沫仪 凝固点测定装置 配件 气体发生器 气体分析器 气体洗涤器 水份测定器 酸化吹气吸收装置 酸化吹气仪 液氨测定器 银盐法测砷器 粘度计 蒸馏瓶 蒸馏器 脂肪抽出器 自动加液器
特规类>
玻璃 玻璃棒 玻璃防潮箱 玻璃分针 玻璃过滤器 玻璃片 玻璃研钵 玻璃珠 层析柱 抽出筒 滴点3号 电解池 定量加液器 反应釜 防倒吸鼓泡器 放大镜 放气阀 分馏头 复合肥定氮仪 盖玻片 干燥器 核磁管 恒温玻缸 活塞 搅拌棒 接受管 接头 冷阱 离心管 流量计 硫化锌胶体制备溶液装置 培养瓶 配件 溶出杯 渗漏筒 石英片 试剂瓶 双层循环水杯 水槽 填充料 涂布棒 脱水柱 微量移液器 细胞爬片 研钵 研磨棒 研磨器 样品杯 液面水位计 油水分离器 载玻片 展开槽 蒸馏器 注射器
温度计、浮计类>
比重计 分馏头 流量计 密度计 温度计 压力计 粘度计
仪器

称量 分析仪器 光学仪器 力学仪器 电化学仪器 合成/纯化 混合/分离 加热/制冷 粉碎/切削 气象/环境检测 箱体/存储/干燥 送液/加压/减压 清洗/净化/消毒

>
耗材

分离/过滤/萃取 加热/降温 检测耗材 清洁/消毒/回收 取样/加样 容器/收纳 塞子/密封 蒸发/干燥 生物通用耗材 身体防护 手部防护 头部/面部防护 足部防护

>
有机硅单体合成主-助催化剂协同催化机理获进展

云试剂数字化科学粮草库 / 2019-06-17

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苏发兵团队(李晶博士、纪永军副研究员)和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龚学庆团队合作,基于之前暴露特定晶面亚微米级Cu2O晶体的工作基础,进一步将ZnO纳米颗粒沉积在上述晶体上,可控合成了具有丰富PN异质结构的ZnO/Cu2O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模型催化体系应用于罗乔反应,在分子原子水平揭示了Cu2O和ZnO的界面协同作用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催化杂志》。

因有机硅材料结合了硅的无机性能和有机材料的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比如航空航天、建筑、电子电气、纺织、汽车、机械、化工轻工、金属和油漆、医药医疗等。二甲基二氯硅烷(M2)作为合成有机硅材料用量最大的单体原料,在工业上是通过氯甲烷和硅粉在铜基催化材料作用下生产得到的,即上世纪40年代由Eugene G. Rochow 发明的罗乔反应。

然而,该反应在得到M2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副产物(约占产物含量的15%~20%),因此,提高M2的选择性和收率一直以来都是工业界和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尽管已有的研究已经发现,在铜基催化剂中添加Zn基助剂可以提升M2的选择性和收率,同时工业上也采用Zn粉作为助催化剂使用,但由于该反应本身和催化剂结构的复杂性,其协同催化机制迄今为止仍不明晰。

此项研究发现,ZnO/Cu2O纳米复合材料比单一暴露特定晶面的亚微米级Cu2O晶体均显示出更高的M2选择性和收率,其中ZnO/Cu2O{100}复合材料的提升幅度最大;并且与ZnO/Cu2O{111}和ZnO/Cu2O{110}复合材料相比,ZnO/Cu2O{100}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M2选择性和收率。理论计算表明,ZnO和Cu2O{100}形成的PN界面结构增强了价电子从Cu2O向ZnO的转移能力,使得Cu2O表面更显正电性,有利于反应物一氯甲烷的解离吸附,从而促进活性铜原子的产生和CuxSi活性相的形成。

研究人员表示,该工作不仅揭示了Cu/Zn主-助催化剂在微观尺度上的协同作用机制,而且提供了一种通过调控异质界面结构来提高反应选择性的策略,有助于新型铜基催化剂的研制及工业主-助催化剂的调控。

据悉,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张思玮)

 

中国云试剂--可移动的手提式实验科研科学粮草库。

更多了解,扫码即刻为你反应。

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