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6226-992
全部分类
化玻

烧器类 量器类 皿管类 瓶斗类 标准口类 成套仪器类 特规类 温度计、浮计类

>
烧器类>
导管 复合肥定氮仪 茄型烧瓶 烧杯 烧瓶 蒸发瓶 蒸馏器
量器类>
量杯 量瓶 量筒 容量瓶
皿管类>
比色管 比色皿 标本管 表面皿 玻璃棒 玻璃管 玻璃进样器 采样管 测氟管 层析柱 衬管 抽气管 导管 滴定管 滴管 定硫管 冻干管 多孔玻板吸收管 多肽固相合成管 发酵管 分馏管 分馏头 分馏柱 盖玻片 干燥管 干燥塔 过滤管 核磁管 挥发油测定器 活塞 接管 接受管 接头 结晶皿 聚焦皿 康卫皿 扩散管 离心管 量器管 裂解管 毛细管 内插管 培养皿 配件 取样管 染色缸 染色烧管 融点测定管 石英半圆舟 石英方舟 石英管 试管 双排管 双球型三氧化铬氧化管 透视管 雾化管 吸管 吸收管 锡还原管 消化管 消解管 消煮管 氧化管 氧气量管 样品管 移液管 粘度管 蒸发皿 蒸馏管 蒸馏柱 锥形管 自动加液管
瓶斗类>
安培瓶 安全瓶 比色瓶 比重瓶 标本瓶 标准瓶 采样瓶 测醛瓶 层析缸 称量瓶 抽脂瓶 滴定瓶 滴瓶 顶空瓶 杜瓦瓶 放水瓶 坩埚 果酒瓶 缓冲球 鸡心瓶 集气瓶 接收瓶 进样瓶 酒精灯 菌种瓶 刻度浓缩瓶 离心管 离心瓶 龙头瓶 漏斗 滤瓶 梅酒瓶 密度瓶 培养瓶 培养摇瓶 配件 喷瓶 喷雾瓶 茄型瓶 青霉素瓶 球磨口瓶 取样瓶 溶解氧瓶 砂芯滤球 闪烁瓶 试剂瓶 水准瓶 吸收瓶 洗瓶 香精瓶 消解瓶 血清瓶 盐水瓶 厌氧瓶 样品瓶 真空瓶 蒸发瓶 种子瓶
标准口类>
玻璃塞 二口连接管 反应管 反应瓶 分馏头 分馏柱 干燥管 缓冲球 加压球 搅拌器套管 接管 接管塞 接受管 接头 冷凝管 配件 气体分析器 双口管 四通瓶 旋转瓶 油水分离器 蒸馏管 蒸馏头
成套仪器类>
比色法测砷器 测砷器 常量定氮仪 穿孔萃取仪 定量加液器 二氧化硫测定装置 二氧化碳测定仪 复合肥定氮仪 干燥器 钢铁定硫吸收器 古蔡氏测砷器 固体气体吸收器 挥发油测定器 回流吸收装置 减压计 开口反应器 流量计 硫化物吹气反应装置 罗氏泡沫仪 凝固点测定装置 配件 气体发生器 气体分析器 气体洗涤器 水份测定器 酸化吹气吸收装置 酸化吹气仪 液氨测定器 银盐法测砷器 粘度计 蒸馏瓶 蒸馏器 脂肪抽出器 自动加液器
特规类>
玻璃 玻璃棒 玻璃防潮箱 玻璃分针 玻璃过滤器 玻璃片 玻璃研钵 玻璃珠 层析柱 抽出筒 滴点3号 电解池 定量加液器 反应釜 防倒吸鼓泡器 放大镜 放气阀 分馏头 复合肥定氮仪 盖玻片 干燥器 核磁管 恒温玻缸 活塞 搅拌棒 接受管 接头 冷阱 离心管 流量计 硫化锌胶体制备溶液装置 培养瓶 配件 溶出杯 渗漏筒 石英片 试剂瓶 双层循环水杯 水槽 填充料 涂布棒 脱水柱 微量移液器 细胞爬片 研钵 研磨棒 研磨器 样品杯 液面水位计 油水分离器 载玻片 展开槽 蒸馏器 注射器
温度计、浮计类>
比重计 分馏头 流量计 密度计 温度计 压力计 粘度计
仪器

称量 分析仪器 光学仪器 力学仪器 电化学仪器 合成/纯化 混合/分离 加热/制冷 粉碎/切削 气象/环境检测 箱体/存储/干燥 送液/加压/减压 清洗/净化/消毒

>
耗材

分离/过滤/萃取 加热/降温 检测耗材 清洁/消毒/回收 取样/加样 容器/收纳 塞子/密封 蒸发/干燥 生物通用耗材 身体防护 手部防护 头部/面部防护 足部防护

>
漏磁检测旋转探头供电及信号的无线传输研究

云试剂数字化科学粮草库 / 2018-07-03

 

 

在漏磁检测中,对回转体材料(如棒料和管料)的纵向缺陷进行检测时有两种方式,即探头旋转,被测材料直线前进。探头不动,材料螺旋前进。采用前一种方式的设备具有设计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但由于探头要连续旋转,检测元件的稳定供电和检测信号的无畸变输出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下研究了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电源和信号无线传输系统,其工作流程见图1。通过无线供电系统,检测元件获得需要的工作电压,所得信号经过放大、调理以及压频(V/F)转换变成数字信号后,由红外发射部分发射。接收部分接收到信号后,通过频压(F/V)转换、放大调理和模/数(A/D)转换后,输入计算机进行显示和分析。

1基于电磁耦合的无线供电系统设计

在探头旋转的工作方式中,供电电源的安全传输是整个设备设计中的难点,也是影响系统工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采用滑环供电时,接触部位存在摩擦阻力、磨损和发热等问题,容易现电源供给不稳定,工作寿命短以及转速不能过高等问题。而采用电池供电虽然方便、简单,但其供电量有限,不适用于长时间连续检测的系统[1]。为此,利用电磁耦合原理,设计了无线供电系统。

无线供电系统装置原理如图2所示,其中线圈L1固定在检测设备的支座上,是静止不动的。而L2则与探头一起高速旋转。在机械结构上需保证L1和L2同心。线圈的尺寸需根据所检材料的尺寸而定,其要求是被检材料能无干涉地通过线圈。这样通过向L1供电使其产生交变磁场,根据互感原理可在L2上产生出感应电压。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漏磁通,提高能量传送效率,线圈L1和L2绕制成图3所示的结构。将铜线绕制在数个如图所示的均匀分布在L1周围的硅钢片上,线圈L1通以交流电后会在对应的L2上感应出电动势。这样,分离的感应线圈采用串联或并联方式即可获得合适的电压和电流。

将线圈L2上的感应电压通过整流和稳压后获得直流供电电源,再由稳压模块(VI-J20-CZ)稳压以保证检测元件稳定的电压供给。电路结构见图4。

2信号的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旋转探头中输送的均是微弱的检测信号,所以在传输过程中必然要保证信号不失真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常用信号耦合系统有碳刷、滑环和电容等,但都普遍存在信号不稳定、维护不方便和抗干扰性差等缺点。为此采用非接触红外传输作为检测信号的传输方式。该方式中,如果直接对连续性的模拟检测信号进行传输,那么传输距离、传输过程的干扰以及发光器件的电光转换性能都将引起信号失真,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2]。而将连续性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开关式的数字信号,就可以使传输变得简单,干扰也将大为减小。

因此,系统在发射部分采用压频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而在接收部分采用频压转换

器将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3]。其工作原理为,将检测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处理后,进入压频转换器转换为频率信号,此压频转换器输出的信号频率与检测信号的电压呈正比关系。然后频率信号经放大后驱动红外二极管发光,即以压频转换电路的输出频率进行闪烁。同时在另一部分用光敏三极管接收,经过放大和整形等环节处理后进入频压转换器,还原为电压模拟信号,从而完成非接触式信号传输。

2.1压频/频压转换器设计

压频转换器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频率信号,其输出频率与输入信号电压呈正比。

AD654是典型的压频转换器[4],主要由低漂移输入放大器、精密震荡系统和高电流输出级组成,只需一个RC(电阻-电容)网络就可设置高达500kHz的任何满量程频率。满量程250kHz的线性误差仅为0.03%,并且有80dB的动态范围。其非线性误差典型值为(0.0005%~0.01%)满度值,用于压频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如图5。其中A1为低漂移多功能运算放大器,其用途是为转换和调整输入电压信号,给T1跟随器一个驱动电流。在满量程输入电压,即1mA驱动电流送入多谐振荡器(电流/频率转换器)时,达到最佳的性能。采用适当偏置方案允许振荡器在100nA~2mA输入电流范围内提供低的非线性。振荡器输出方波信号驱动NPN功率晶体管T2工作,T2采用开路式集电极输出。图5接法为正电压输入标准压频转换器,是AD654基本连接方式,其输入放大器件对输入电压呈极高的阻抗。

AD650既可作压频转换器,又可作频压转换器[5],只需更换外围电路即可完成功能的转换。其频压转换器的基本原理是,内部数字电路按照被输入脉冲触发的频率开关内部的精密电流源、积分电容和内部电阻不断对电流脉冲积分,产生正比于输入频率的电压输出,从而完成频率到电压的转换。

2.2红外发射和接收电路的设计

信号无线传输装置有红外发射和接收两部分。

由于无线供电装置只能提供单一的电源电压,所以在此采用AD654作为压频转换器时,其发射电路如图6所示。V1为电压输入端,AD654的输入电压要求为0~1V,而检测信号经运算放大器放大之后输出电压的范围在0~5V左右,所以有必要将输入电压经过R1和R2分压后再输入AD654的电压输入脚(如图6所示第4脚)。AD654的1脚为

频率输出端,其频率值为输出的频率信号经过整形电路和三极管放大电路后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出一定频率的红外光。

接收部分频压转换器选用芯片AD650,该芯片满刻度频率高、非线性度小且功耗低,其作红外接收部分的电路原理如图7所示。光敏三极管接收到红外光后导通、驱动放大三极管,转变为与发射红外光相同频率的脉冲信号,然后经后续电路的放大和整形后,进入频压转换器AD650,从AD650的1脚输出模拟电压信号。输入频率FIN和输出电压Vout的关系式为

式中K―――常数

可知Vout是频率FIN的线性函数,即输出电压是输入频率的线性函数。此时可通过调节增益调整电阻R4的值,使发射部分电压和此时的接收电压相同。

 

2.3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

由于发射部分和探头一起旋转,而接收部分必需静止,所以在设计上要保证发射部分转到的任何位置,光敏三极管都能接收到红外光。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将多个光敏三极管均布在与发射部分红外二极管同心的圆盘上,所有三极管均通过导线并联起来,从而保证任何一个三极管接收到信号后系统都会响应。由于接收光电管放在发光二极管的正前方,无需精确对准就能正确地接收到频率信号。但需注意三极管的数量不宜太多,否则将导致接收部分电容过大,影响对发射信号的响应。根据红外光的发射角度,经过反复试验和验证,相应增加发射二极管的数量来消除因为三极管而产生的接收盲区。

3试验验证

在标样杆上纵向刻三条宽度相同且依次加深的裂纹。分别采用有线电源(信号的有线传输)和无线电源(信号的红外无线传输)两种方式,得到如图8和9所示两种波形。可见信号无线传输及电源供给均能满足检测需要.

4结语

以上装置已在实际测试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测得的缺陷信号准确可靠。应用电磁耦合技术设计的无线供电系统能够保证长时间、稳定的电压供给。而采用红外无线传输方法的信号传输系统灵活地结合了V/F转换和光电耦合技术,简单地实现了信号传输的功能,且能克服传输过程的噪声和畸变影响。

摘自:中国计量测控网


本文由科学粮草官为你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