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号查询化学名 >  CAS No.139-13-9

139-13-9  氮川三乙酸; 次氮基三乙酸; 三乙酸基氨

CAS Number:139-13-9 基本信息
中文名:62596 氮川三乙酸; 次氮基三乙酸; 三乙酸基氨
英文名:42772 Nitrilotriacetic acid
别名: Triglycine; Triglycine; NTA
分子结构:
  • 1
分子式: C6H9NO6
分子量: 191.14
CAS登录号:
139-13-9
EINECS登录号: 205-355-7
InChI: 1S/C6H9NO6/c8-4(9)1-7(2-5(10)11)3-6(12)13/h1-3H2,(H,8,9)(H,10,11)(H,12,13)
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 246ºC
水溶性: 不溶.<0.01G/100MLAT23ºC
性质描述: 外观为白色棱形结晶或粉末。沸点167℃(13毫米汞柱),加热到≥246℃时分解,产生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的有毒烟雾。溶于氨水和碱性溶液,微溶于热水,不溶于有机溶剂。与强氧化剂、铝、铜、铜合金和镍不能共存。能为金属离子提供四个配位键,而且它的分子又较小,因而它具有非常强的络合能力,能与各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氮川三乙酸(NTA)具有很强的生物可分解性。据报道,NTA通过细菌作用分解试验,其最终产物为CO2和NH3。试验证明:NTA在河流中,在2℃的温度下,两周后分解率为82-88,几周后就可以完全生物降解。
安全信息
安全说明: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
S45:出现意外或者感到不适,立刻到医生那里寻求帮助(最好带去产品容器标签)。
S36/37/39: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并使用防护眼镜或者面罩。
危险品标志: Xn:有害物质
危险类别码: R22:吞咽有害。
R40:有限证据表明其致癌作用。
R36/37/38: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其他信息
产品应用: 用于络合金属离子和分离金属。
生产方法及其他: 由氯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乙酸钠,然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基三乙酸钠,再经酸化即得成品。氯乙酸法工艺落后,成本高,国外已淘汰。美国、日本大量副产HCN的厂家采用斯脱里格法,纯的液体HCN和甲醛在酸性条件下与氨或胺盐反应生成氮川三乙腈,再水解得到NTA。该法投资和操作费用高,安全性差。另一种方法是国外70年代开发成功的羧甲基化法。该法采用NaCN,便于贮运,反应的碱性条件下进行,不产生易挥发的HCN,生产安全性好。该法生产成本比氯乙酸法低45-50。原料消耗(kg/t)氯乙酸1770氯化铵440
CAS#139-13-9 相关商品